产品专栏
木旅行
拥有自己的小天地,孩子雀跃不已。图片来源/Stephanie Sicore。
小时候,是不是希望拥有一座秘密基地,一座可以收藏所有宝物的秘密基地?在那里,不用担心自己的珍藏会被夺走;在那里,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;在那里,除了摆满宝物,还有满满的梦想。
追溯早期,身处于原始丛林的古人,住在树屋单纯是为了生存需求,为了躲避野兽与风雨;直到中世纪时,树屋脱离了实用的需求,进而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居住方式;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,法国皇室还曾经以大理石做为素材,完成了一栋华美的大理石树屋,令人赞叹不已;直至近代,我们不再依赖树屋生存,树屋则退居为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之一。
肯亚一树顶旅馆之外观。图片来源/ASH。
中国坊间谚语「飞上枝头变凤凰」的幻梦,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故事是最佳的诠释,也因此,当地传说着「树顶旅馆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」,若有机会到肯亚旅游,不妨亲身体验居住于树屋中的心灵舒畅。
左上|伊莉莎白女王二世。图片来源/NASA/Bill Ingalls。
右上|Around yhe oak树屋。图片来源/baumraum.de。
原来,Andreas的树屋梦想自幼时便开始萌芽,他尤其喜欢「泰山」,向往泰山能够在森林里与动物一同生活的情景,那自由自在的画面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 Andreas在2003年成立了Baumraum工作室,秉持建筑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想法,利用自己多年的建筑师经验,成功的在奥地利、匈牙利、义大利、巴西与美国等地,构筑了近30件精彩的树屋作品,不仅一圆自己的梦,也带领更多人一起攀上树屋的自在。
Baumraum团队不仅深谙建筑结构,亦相当精通树木构造与园艺原理,因此每一间树屋皆能因应周遭树种与植被差异,设计出不同的外型与特色,譬如建造于德国巴苏姆(Bassum )的树屋作品-Plendelhof,就以诺亚方舟的悬挂方式吊在两棵树之间;以及Around the oak是搭造在11公尺高的橡树林中,树屋外型及架构方式皆因地制宜。
左上|特殊架构方式的Plendelhof树屋。图片来源/Alasdair Jardine。
右上|让树干贯穿树屋中间,稳固性提升。图片来源/Nicolas Boullosa。
基本上,树屋可以搭建于任何树种之上,但建议的选择是是质地坚挺的橡树、栗树、梣树与大型针叶树等等。以盖一间树屋为例,安全性与持久性是建造的首要考量,详实地分析树木结构、树干坚固程度与周遭环境之后,紧接而来的,便是著手搭建。树屋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,一种是以树木主干为轴,进行环形建造;另一种是将外墙紧贴树枝,小心搭建;另有依托着数棵树木搭建而成。
寻常人家搭建的树屋其实相当简陋,主要以木板做为地面,四周再以栏杆围起;但Baumraum团队建构的树屋并非如此简易,除了房屋必须要通过长梯与地面连结之外,同时附上许多基本设备,譬如迷你厨房、暖气与玻璃窗等,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,更甚者,由于坚持「自然与人共存」的理念,在能源利用上更采用了绿色资源的方式重新利用,譬如雨水采集器、太阳能仪表板以及风力集能设备等,顾及生活细节的需求,让树屋所供给的不只是物质层面,更能疗愈心灵的自足空间。
左上|孩子能亲自参与建造树屋的过程,培养合作的重要性,也训练孩子遇到困难需设法解决。圖片來源/Warren Long。
右上|家用设备齐全的树屋,图中为厨房一隅。图片来源/Jinx McCombs。
走进其中,盘根错节的榕树攀附于墙面,几乎让人忘记它原是一栋建筑。被昵称为台版吴哥窟「塔普伦寺」的树屋,浓密的树叶遮挡了头顶上的阳光,树根反倒成了砖墙,屋顶则是枝叶,与我们认知中的树屋可谓大相径庭,但后来所搭建的木栈道与钢制空桥,穿过了这些气根与枝干,让游人行走时宛如探险一般,每个转角,都是一个惊喜,走着走着,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时间在此铺成自然的模样,生生不息的继续茁壮。
谈起安平树屋由来已久的历史,它最早被当作洋行仓库,其红砖来自热兰遮城,而木屋结构、门楣窗框可推测出其乃日本人建造,「大日本盐业株式会社」是它的其中一个名字,然而经过将近半世纪的岁月,最后安平树屋被编制于安平港国家历史风景区中,自2004年开始提供游客参观。
►跟着KD去旅行
左上|台南安平树屋一隅。图片来源/Jonathan Chen。
右上|树根盘踞于屋墙,盘根错节,与房屋融为一体。图片来源/Ethan Chan H C。
为了追求阳光,树木从屋内穿出屋外,图片为台南安平树屋外观。图片来源/思弦 张。
小时候,是不是希望拥有一座秘密基地,一座可以收藏所有宝物的秘密基地?在那里,不用担心自己的珍藏会被夺走;在那里,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;在那里,除了摆满宝物,还有满满的梦想。
找一个树屋梦想
追溯树屋历史
回顾树屋的文化与历史,最早的树屋可没这么浪漫。简单来说,凭借树木枝干的结构,在树冠中搭建而起的小屋,即被称为树屋。追溯早期,身处于原始丛林的古人,住在树屋单纯是为了生存需求,为了躲避野兽与风雨;直到中世纪时,树屋脱离了实用的需求,进而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居住方式;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,法国皇室还曾经以大理石做为素材,完成了一栋华美的大理石树屋,令人赞叹不已;直至近代,我们不再依赖树屋生存,树屋则退居为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之一。
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
在国外,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秘密基地,这是父母对孩子们的承诺。能拥有一个树屋做为自己的私密空间,不仅是孩子的愿望,对成年的大人来说,树屋更是童年梦想的延续,在美国不仅有树屋爱好者协会以及树屋指南网站,更有一个成立于1996年的树屋学院,专门传授制作树屋的诀窍。肯亚一树顶旅馆之外观。图片来源/ASH。
上树是公主,下树变女王
肯亚有间著名的旅馆-树顶旅馆(Tree Lodge),源自于1932年由英国军官建造于无花果树上的树屋。 1952年,当时还是公主身份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(Elizabeth II)与其丈夫至肯亚度蜜月,夜晚就在那间树屋休息,入夜时分,从树屋房间往外看,鹿与象就在邻近的池塘边饮水休息,往天空望,漫天星星披覆大地,在树屋里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美好与宁静。某天清晨,伊莉莎白公主接闻其父王乔治六世(George VI)驾崩的噩耗,便在肯亚的树屋里登基摇身一变为伊莉莎白女王二世,随后回到英国,另进行加冕仪式。中国坊间谚语「飞上枝头变凤凰」的幻梦,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故事是最佳的诠释,也因此,当地传说着「树顶旅馆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」,若有机会到肯亚旅游,不妨亲身体验居住于树屋中的心灵舒畅。
左上|伊莉莎白女王二世。图片来源/NASA/Bill Ingalls。
右上|Around yhe oak树屋。图片来源/baumraum.de。
树屋专门建筑师
在德国有一位Andreas Wenning建筑师,他成立了一个特别的建筑工作室「Baumraum」,他们不盖一般人居住的房子,他们是一个建造树屋的专业团队!原来,Andreas的树屋梦想自幼时便开始萌芽,他尤其喜欢「泰山」,向往泰山能够在森林里与动物一同生活的情景,那自由自在的画面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 Andreas在2003年成立了Baumraum工作室,秉持建筑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想法,利用自己多年的建筑师经验,成功的在奥地利、匈牙利、义大利、巴西与美国等地,构筑了近30件精彩的树屋作品,不仅一圆自己的梦,也带领更多人一起攀上树屋的自在。
Baumraum团队不仅深谙建筑结构,亦相当精通树木构造与园艺原理,因此每一间树屋皆能因应周遭树种与植被差异,设计出不同的外型与特色,譬如建造于德国巴苏姆(Bassum )的树屋作品-Plendelhof,就以诺亚方舟的悬挂方式吊在两棵树之间;以及Around the oak是搭造在11公尺高的橡树林中,树屋外型及架构方式皆因地制宜。
左上|特殊架构方式的Plendelhof树屋。图片来源/Alasdair Jardine。
右上|让树干贯穿树屋中间,稳固性提升。图片来源/Nicolas Boullosa。
每间树屋都是唯一
美国树屋指南网站特别提到:「绝不可能出现两间完全一样的树屋,因为不可能有形状完全一样的两棵树。」基本上,树屋可以搭建于任何树种之上,但建议的选择是是质地坚挺的橡树、栗树、梣树与大型针叶树等等。以盖一间树屋为例,安全性与持久性是建造的首要考量,详实地分析树木结构、树干坚固程度与周遭环境之后,紧接而来的,便是著手搭建。树屋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,一种是以树木主干为轴,进行环形建造;另一种是将外墙紧贴树枝,小心搭建;另有依托着数棵树木搭建而成。
寻常人家搭建的树屋其实相当简陋,主要以木板做为地面,四周再以栏杆围起;但Baumraum团队建构的树屋并非如此简易,除了房屋必须要通过长梯与地面连结之外,同时附上许多基本设备,譬如迷你厨房、暖气与玻璃窗等,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,更甚者,由于坚持「自然与人共存」的理念,在能源利用上更采用了绿色资源的方式重新利用,譬如雨水采集器、太阳能仪表板以及风力集能设备等,顾及生活细节的需求,让树屋所供给的不只是物质层面,更能疗愈心灵的自足空间。
左上|孩子能亲自参与建造树屋的过程,培养合作的重要性,也训练孩子遇到困难需设法解决。圖片來源/Warren Long。
右上|家用设备齐全的树屋,图中为厨房一隅。图片来源/Jinx McCombs。
台湾树屋的代表-安平树屋
除了在国外有树屋文化,台湾也有代表性的树屋,不过外国的树屋是为了让人居住而建造,在台南安平的树屋却是因为二次大战后成为废墟,任由榕树寄生,因而形成了特走进其中,盘根错节的榕树攀附于墙面,几乎让人忘记它原是一栋建筑。被昵称为台版吴哥窟「塔普伦寺」的树屋,浓密的树叶遮挡了头顶上的阳光,树根反倒成了砖墙,屋顶则是枝叶,与我们认知中的树屋可谓大相径庭,但后来所搭建的木栈道与钢制空桥,穿过了这些气根与枝干,让游人行走时宛如探险一般,每个转角,都是一个惊喜,走着走着,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时间在此铺成自然的模样,生生不息的继续茁壮。
谈起安平树屋由来已久的历史,它最早被当作洋行仓库,其红砖来自热兰遮城,而木屋结构、门楣窗框可推测出其乃日本人建造,「大日本盐业株式会社」是它的其中一个名字,然而经过将近半世纪的岁月,最后安平树屋被编制于安平港国家历史风景区中,自2004年开始提供游客参观。
►跟着KD去旅行
左上|台南安平树屋一隅。图片来源/Jonathan Chen。
右上|树根盘踞于屋墙,盘根错节,与房屋融为一体。图片来源/Ethan Chan H C。
为了追求阳光,树木从屋内穿出屋外,图片为台南安平树屋外观。图片来源/思弦 张。
BACK TO TOP